版权及著作权声明

    本网站(www.noahkid.cn)上为版权及原创著作权所有人的文件,在此并未作任何授权。
    本网站上的文件仅限于为信息和非商业或个人之使目的使用,并且不得在任何网络计算机上复制或公布,也不得在任何媒体上传播。未经版权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擅自(包括但不限于:以非法的方式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)使用,否则版权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

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,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。
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、全面或是最新数据。
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(包括但不限于插图、产品图等)、文字描述等,仅作为参考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不构成任何建议,非公司的任何承诺或要约。
本网站内的非原创作品,仅为知识分享,非用于营利目的。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。

诺亚舟幼教: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力

2023.10.10

  诺亚舟幼教: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力

 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、无忧无虑地成长。然而,他们往往会将孩子表现出来的生气、苦恼、讨厌、害怕和妒忌等情绪归为"坏情绪",并采取忽略或移除的方式来处理。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呢?诺亚舟幼教将探讨一些策略,帮助父母培养幼儿的情绪力。


  不要再说"数到3,不准哭!"

  当你看到伴侣伤心地哭泣时,如果他对你说:"数到3,就必须停止哭泣。"你会作何感想呢?很可能你会觉得他根本不能理解你的感受。同样道理,孩子们处理情绪也需要时间,数到123之后,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立刻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,更何况是小孩子呢。因此,当孩子情绪强烈时,父母要求他们立刻消除这些情绪,通常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这些情绪感到不知所措,或者担心这样的情绪和行为会成为习惯性的反应。

  父母和孩子每天都有许多互动的机会,如果父母经常使用责骂、忽视、处罚等负面回应,比如对孩子说:"这么大了还哭哭,羞羞脸",或者"妈妈帮你打地板,地板坏坏害你跌倒",虽然可以立刻止住孩子的哭闹,却失去了教给孩子了解情绪和学习自我调节的机会。父母等于在告诉孩子,不要有情绪,或者只能有好情绪。但是幼儿正需要通过表达伤心、生气、失望、妒忌等情绪,以及经历不断的调整,来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。

  首先要做到情绪不失控

  孩子通过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来了解事件的意义,并学习如何应对。如果父母一急就火冒三丈,孩子可能会模仿以生气的方式应对许多事情。特别是面对父母强烈的情绪爆发,孩子可能难以处理,这也会阻碍他们接受父母传达给他们的正确信息。然而,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生气。相反,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。面对令人生气的事件时,只有保持情绪不失控,才能为孩子展示如何解决问题。另一方面,父母多表达温暖、接纳、欣赏等正向情绪,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环境,对发展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也非常有帮助。

诺亚舟幼教: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力

  善于调节情绪的技巧

  转移注意力:当孩子遇到令他们情绪激动的事情时,可以让他们遮住眼睛或闭上眼睛,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或物上,这样可以减轻情绪反应。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,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着思考一下这个刺激可能会带来的正面结果。

  提供安抚的人或物:给孩子提供他们最喜欢的安抚物品,例如小毛巾、玩具娃娃或布偶,这可以减轻负面情绪。随着孩子的成长,除了父母,亲友也可以成为孩子寻求情感支持的主要人物。

  玩游戏:让孩子尽情地玩他们喜欢的游戏,这可以调节情绪。对于2至6岁的孩子来说,参与象征性游戏并扮演不同的角色,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安慰和满足。

  运用语言:可以让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,或者教他们通过语言引导自己的行为,以安抚内在的情绪。例如,如果孩子很想吃饼干但害怕父亲会生气,他可以自言自语地说:“吃饼干容易导致蛀牙,爸爸说吃水果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
  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

 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指母亲与孩子之间具有正向互动特质的关系。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母亲就像一个安全的堡垒,具有安抚和调节孩子情绪的重要能力。无论孩子遇到何种情况,只要母亲稍加安抚,孩子就能够迅速调节负面情绪,重新恢复笑容。

  学会自我感知情绪

  每一次情绪事件都是生动的情绪教材,无论是让父母生气或沮丧到需要先离开现场,还是能够放松心态同情接纳,都可以教导孩子将来如何应对类似情境。

  例如,当父母发现孩子欺负兄弟姐妹时,除了制止不当行为,还应该先理解孩子,并与他们讨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,帮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孩子才能学会觉察和辨认自己和他人的情绪,并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情绪能力是孩子一生的必备技能。具备情绪能力的孩子并不是完全不会出现负面情绪的人,也不是对刺激无反应的人,而是能够快速调节自己的情绪,找到身心平衡的人。只有通过亲自经历、长时间的思考和调整,孩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技能。


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。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